朝来入庭树,孤客最先闻。
对刘禹锡的这几句诗,我大概算是有所感触了。
第二个不在家过的中秋节将至,即使天气依然很热,但是渐渐提早的落日以及断断续续的雨水,无不预示秋的到来。
图片准备加载中...
当我读到刘禹锡这首《秋风引》时,就不自觉的把它套入这个意境中。
秋风悄无声息潜入庭院,其实在外的旅人最先听到秋的声音。
作为一个喜欢写散文的人,春、夏、秋、冬,四个季节,几乎每年我都会写,每次写时的心境却又是大相径庭。
初次写时,秋是凋零黄色中的零星火红,还有炽热的夕阳。
再次写时,秋是夏末残余的满目萧然,逐梦路上的匆匆行人。
接着,是桂花香与对收获的期盼。
再后来,就是高三时对时光易逝的慨叹,对被打上“成人”标签的恐惧。
而如今,写秋,这种心境大概可以用柳永的少年游来表达。
归云一去无踪迹,何处是前期? 狎性生疏,酒徒萧索,不似少年时。
过了20岁,才开始觉着,身为95后的我们,也不再那么年轻了。
顾虑太多。
后三句简直是这个年纪的年轻人的写照,过多的无用社交充斥着生活,初尝生活便少了几分兴致。
交心的朋友少了,多是久不联系,存在通讯录里的一个名字,或是朋友圈里的几个点赞。
一切都和少年时不同了。
可能这就是面对生存还是生活的迷惘吧。